2025年5月中旬,习近平总书记对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编制和实施“十五五”规划,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。要坚持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、依法决策,高质量完成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。
今年作为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广大地方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各级单位纷纷启动了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。然而,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,各类中央企业、国有企业面临诸多挑战,尤其是城建领域的国央企,在基建行业市场下滑的环境中,要面临经济形势波动、政策调整、技术变革、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挑战。在此背景下,我们认为城建领域的国央企在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过程中,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,重点从经营和业务视角出发,制定出符合国家战略、贴近市场实际且具有明确操作路径的“十五五”规划。
具体在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时,我们认为企业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:
一是规划编制要贴近现实环境。
规划编制需敏锐感知外部环境变化。在宏观经济方面,关注经济增速、固定资产投资、房地产市场波动等指标,提前预判市场趋势。在政策法规方面,紧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、房地产调控、科技产业、绿色建筑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政策,确保业务合规并争取政策支持。在技术变革方面,重视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绿色建筑技术、智能建造技术等最新动态,提升项目管理效率、实现节能减排、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。
二是规划编制要紧扣业务发展。
规划编制需要巩固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。一方面在超高层建筑、大型场馆建设方面,铁路、公路、轨道交通等大型交通设施建设方面,保持市场份额,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效率和质量。另一方面拓展新业务领域,如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、智能建造、新型能源等热门领域,或城市更新、美丽中国、科技产业等新兴业务,注重业务协同,确立新的业务模式与利润增长点,提升企业综合盈利能力。
三是规划编制要设定务实目标。
目标设定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自身实际。一方面,契合国家“交通强国”、“新型城镇化”、“城市更新”、“美丽中国”等战略方向,重点关注与积极参与相关领域项目,针对性做好市场发力;另一方面,根据企业技术能力、资金实力、人才储备等资源,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的目标,做到既不“一味跟风热点”,又能符合企业自身的能力禀赋。同时做好目标的创新设定,即不光要有规模、营收、利润等传统指标,更要精细化设定诸如技术创新投入占比、新技术应用项目数量、海外市场份额占比、国际/国内标准认证数量等新型指标,确保设定的目标可量化、可监测、可评价,引导企业经营的良性发展。
四是规划编制要打通实现路径。
目标实现需设计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。包括具体策略、措施、行动计划和时间安排等。业务拓展方面,通过加强市场营销、优化项目布局、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拓展市场;通过合作、战略重组、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;通过品牌建设、提升项目质量等方式增强品牌影响力。技术创新方面,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,设立研发机构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同时,对实现路径进行风险评估,制定应对措施,如市场竞争风险下的差异化竞争策略、政策风险下的动态调整能力、技术风险下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等。
综上分析,我们认为城建领域各类国央企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应遵循上述原则,精确规划、精准施策、精细管理,在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高质量编制与高效率执行。
本文作者:荣邦瑞明 李林飞
版权所有: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